为谁写?写给谁看?写谁?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他说:“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对于历史研究来说,就是为人民写历史,历史写给人民看,以人民为中心写历史。改革开放史,要为人民写,写给人民看,要以人民为中心写。
作者 |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 周一平 曹欣欣/研究生
图片 | 网络
——要为人民写,写给人民看
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内在规律是求真求信,真实地反映、描(记)述、论述历史,实现历史研究的科学性。
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历史研究,有助于实现历史研究的科学性。而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群众)史观—— 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性力量或者说根本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史观与研究历史必须有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必须有为人民研究历史的理念,这是有内在联系的,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要做到、做好为人民研究历史,就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历史,就必须以人民为中心、用人民史观研究历史。历史研究如不以人民为中心,不用人民史观记述历史、论述历史,而以英雄为中心,用英雄史观记述历史、论述历史,就会走向为英雄研究历史,就不可能做到更不用说做好为人民研究历史,就难以实现历史研究的科学性。
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内在规律要求客观地反映、描(记)述、论述历史,实现历史研究的客观性。历史研究的客观性与真实性、科学性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
为人民研究历史,以人民为中心研究历史,就要站在人民立场上研究历史,这有助于实现历史研究的客观性。
历史研究没有科学性,没有客观的真实性,迟早会被历史学科、历史学界淘汰,更不用说会被人民、被历史淘汰了。
为人民写历史,历史写给人民看,就要代表人民写历史,而不是为少数人、某一部分人写历史,不是代表少数人、某一部分人写历史,不是写给少数人、某一部分人看。
——以人民为主角、以人民为主题
为谁写?写给谁看?可以决定写谁?反过来,写谁?必然要搞清楚为谁写?写给谁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的内涵之一,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研究历史,写历史。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性力量或者说根本动力,写历史就应该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主角、以人民为主题。应该聚焦人民是怎么创造历史,怎么推动历史发展;聚焦人民的生产实践、科学实践、创新实践、人民的革命、人民的改革;聚焦人民的活动规律、人民主导的历史发展方向、历史发展规律;聚焦人民在各种实践中创造的知识、智慧、经验、理论;聚焦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诉求;聚焦、解答人民在各种实践中提出的问题,聚焦、解答人民关注的各类问题;聚焦、论述与人民息息相关的各种事和人,聚焦、论述人民时时关注的各种事和人……
有的学者提出:写改革开放史,一是必须重视研究群众的首创精神;二是必须重视群众社会生活史的研究;三是必须重视对群众利益诉求的研究。即 以人民群众为主角,写人民群众的方方面面(还可以列出更多类目)。当然,只是理论上、口头上说要“重视”写人民群众,是不够的,必须全面落实在史学实践中。写人民群众应是具体的详细的生动的,而不是空洞的点缀的一笔带过的;应以主要篇幅展开写,而不是几行几页简略写。概括起来说就是用人民史观以人民为中心写具体的实在的改革开放人民史。如果不反映或很少反映人民的生产实践、科学实践、创新实践,不反映或很少反映人民的生活、思想、诉求,不反映或很少反映人民的活动规律,而以英雄史观以英雄为中心写历史,一味写或者说聚焦英雄及其实践、活动、思想,走向写英雄史,这就偏离了历史的主线、主体、主题,就与人民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背道而驰,就会脱离科学性或者说就难以体现科学性,就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满意,而会被否定、被抛弃。有些学者理论上、口头上都说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要坚持人民史观,要重视写人民群众,研究历史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史观作指导,但潜意识中有的是“精英”情结,在史学实践中起指导作用的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沉淀下来的“精英”史观、英雄史观,这实在值得反思、警醒。
中国改革开放史要写成被人民认可、满意的中国人民史,大概方方面面还要作很多努力,还要赶不少的路。
——把握好人民利益标准
比如把握好人民利益标准。人民利益标准是在政治生活中、社会生活中衡量是非的标准,也是在学术活动中、历史研究中衡量是非的标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的内涵之一,就是要 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进行研究。为人民写历史,代表人民写历史,其实质就是代表人民利益写历史,为人民利益呐喊(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为人民利益呐喊更是天经地义的、义不容辞的)。改革开放中的很多事,有没有是非之分?应该有。怎么来分析、评判是非?应该以人民利益为标准。符合人民利益的,是对的,不符合人民利益的,是不对的。
有的学者谈改革开放史研究时说:“80年代的争论主要基于观念或意识形态分歧,90年代以来的争论许多都是利益之争。屁股决定脑袋,许多言论有意无意为利益代言。这在一个利益分化的时代不奇怪,但增加了你鉴别的困难。”这个难题怎么解决?可以用人民利益标准来分析,看看哪些是符合、是代表了最大范围的人民的利益的,哪些是不符合、不代表最大范围的人民的利益的。如果不用人民利益而以其他标准来分析问题、评判是非,如果各人有各人的标准,或许就无是非可言,就难以达成共识。有人说“史家面前无定论”。我们说“人民面前,人民利益面前必有定论”。
比如把握好政治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改革开放史研究会涉及政治、政治史,或多或少是为政治服务的,是宣传一定的政治主张的,但为什么样的政治服务、宣传什么样的政治主张就应该讲究。为人民写历史,代表人民写历史,写历史就应该为人民大众需要的政治服务,宣传人民大众的政治主张,而不是为少数人需要的政治服务,宣传少数人的政治主张,不是为人民大众反对的政治服务,不是宣传人民大众反对的政治主张。政治认识或多或少会制约或影响史学认识。有正确的政治认识,就会有正确的史学认识;有政治的新认识,就会有史学的新认识;有政治的新发展、新面貌,就会有史学的新发展、新面貌。
把握好人民利益标准,就需要了解、懂得什么是人民利益。把握好政治认识,就需要了解、懂得人民的政治诉求是什么。这都需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倾听人民群众的诉说,即“接地气”,接底气,接底层,与人民群众情相亲,心相通,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然后才能想人民群众所想,研究人民群众所研究,说人民群众所说,吐人民群众心声,发人民群众诉求,为人民群众的利益、政治代言和呐喊。如果只是坐在书斋里上上网、翻翻书、看看报,大概于事无补,甚或一事难成。
中国的改革开放得出的最重要的经验之一是解放思想。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史,也要解放思想。 进行思想观念的更新、创新,进行理论创新、方法创新。
人类:因知识理论而改变! | 社会科学报
观点 | 长三角人才流动,小心不要扭曲了……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